![](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纵览历史长河,一个城市的生命力,不只在于鳞次栉比的一楼一宇,更在于期间居民的一颦一笑。
见证过大厦的节节拔高,高架桥的层层叠起,城市版图的徐徐蔓延,才更明白,一座城市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城市建设的理念、基础和格局。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从何而来?答案肯定取决于市民的幸福感。一座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最终归因于民生工程的惠及程度。
2019年,由新华社主办的“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郑州入围候选城市。同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最高的1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榜单”,郑州榜上有名。从这两项具有科学性和公信力的调查活动中可以看出,郑州的城市幸福感所言不虚。
现如今,老百姓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无非就是“医食住行”四个字。医疗方面郑州各医院诊疗水平不断升级,疾病筛查“福利”不断增加。住宅方面,郑州老旧小区改造不断进行,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升级。出行方面,郑州市自然村硬化路不断增加……
就业目标超额完成、教育资源持续增加、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回顾往昔,郑州一直把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获得感摆在前列。郑州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保持着倾听民之意、关注民之忧、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从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小事细事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32项重点民生实事尽数完成……
而今年,郑州要做的许多大事,正是与市民幸福感息息相关——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至少改造老旧小区15.9万户、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不少于1200人、实现全部县(市)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标准……随着一系列的民生实事落地,郑州收获城市幸福感的同时,高精尖人才不断涌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一个城市,美好的生态环境,从侧面就可以反应这座城市背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好的环境,是可以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美好生活的。
天津的一位记者谢力强在郑州采访后曾说:“今天看了郑州市中原西路的生态廊道,总体感觉很震撼。廊道的长度、宽度都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包括栽种的植物、花草的品种也非常丰富,能做到四季开花,四季常青。”
郑州这座绿城,经济在飞跃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也从未放松过对绿化生态的建设和投入。在2019年,郑州市绿化提升生态廊道450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12.5%,新增绿地3331.2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333%。
态度决定方向,决心决定高度。而在郑州落实民生实事的路上,在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郑州重视民生、倾听民意的决心:郑州市绿云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以前私搭乱建、配套缺失让居民们很闹心。就在群众呼声连连之时,该社区党委书记站了出来:群众说怎么改我们就怎么改,群众说改哪里我们就改哪里。绿云社区的居民首先提出的就是卫生问题,工作人员就从卫生清洁下手,给小区亮了灯,还建立起社区养老中心和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这样的例子在郑州不胜枚举,一项项紧贴群众的惠民工程、一件件细致入微的民生实事,都在谱写着郑州这座新一线城市的新篇章,这一切,都让老百姓心中流淌着温暖的喜悦。
郑州人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