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7-min.png)
近日,全省文化旅游大会在郑州在召开,会议印发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讨论稿)》,明确提出“两个奋斗目标”:
到2025年,将河南打造成为全球探寻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到2035年,文化旅游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这场绽放在美丽初夏的盛会,为未来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描绘精彩蓝图,奏响文旅产业提速发展的时代强音。郑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古都郑州该如何讲好厚重“黄河故事”?打造靓丽文旅名片?
建设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黄河国家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精品文化项目;加快推进三年100处以上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积极构建全国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推进三年100家以上各类博物馆建设,打造城市重点文化“会客厅”……市政府近日印发《郑州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以“一带三核”等为抓手,我市将全力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大河奔腾向前,文化芬芳四溢。为让古都郑州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以“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题,我市将以“一带三核”(打造黄河文化带和“天地之中”文化核心展示区、黄帝文化核心展示区、郑州商代王城文化核心展示区)为抓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建设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和黄河国家博物馆等一批精品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打造展示黄河文明重要窗口、国际级的黄河文明寻根圣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等中华文明标识,建设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关部门还将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和河南省“考古中原”重大研究,推进“寻找中国丝绸之源——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点军台遗址”和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考古发掘、科研转化及保护展示。
夜幕降临,街灯亮起,霓虹闪烁,人声鼎沸。人们换上五彩斑斓的旗袍、礼服,悠然漫步灯光璀璨的民国风情街道,等待精彩的《一路有戏》节目华彩绽放……不少到过郑州建业电影小镇的游客,都会难忘这样的新鲜夜游体验。在这里,三重时空、四幕好戏、八大场景让游人“既是观众也是演员,不仅看戏更要入戏”,真正享受一场沉浸式穿越之旅。
夜幕下的建业电影小镇
电影小镇这个全新的“网红景区”,瞬间点燃成千上万游客的出游热情,为郑州文旅融合发展弹奏出美妙的音符。放眼全市,一个个文化旅游“大个头”项目层出不穷,扛起郑州文旅融合发展的猎猎旗帜。
向东——
▲郑报全媒体记者 周甬 摄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讨论稿)》,以黄河、古都、大遗址、大运河、功夫等为代表,我省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实施古都古城风貌再现工程、打造大遗址文化旅游圈、建设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中国功夫体验基地等重点项目,塑造一批享誉世界的标志性文旅品牌。此外,我省还将进一步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复苏,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供给,推行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措施。
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深化文旅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力争三年内创建成功1个国家级、2~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集中力量培育发展多样化和富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镇和乡村旅游精品,持续创建一批国家、省级特色村和示范镇。同时积极创作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讲好“黄河故事”,塑造郑州“最美黄河”形象,叫响“黄河之都”城市名片。
放眼未来,随着“只有河南”、郑州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宋城·黄帝千古情、银基动物王国、方顶驿等大型文旅项目即将全新绽放,华强方特四期、建业电影小镇二期、列子小镇、华侨城文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以及一大批精品民宿、研学旅游、生态观光、非遗展示、田园休闲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郑州文化旅游产业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一幅如诗如画的文旅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古都郑州,正鼓动着“文化+旅游”的灵动双翼,向着“诗与远方”展翅高翔!